朝天门是老重庆规模大的一座城门,始于明初。门上原书有四个大字:古渝雄关。因此门随东流之长江,面朝天子帝都南京,并且在此迎钦差接圣旨,故名“朝天门”。
火锅的渊源十分悠久,若从它的前身算起,迄今已有3000年。《周礼.天官.膳夫》中,便有关于商周时举行庆典或祭祀的时候,王侯贵族击钟(编钟)列鼎而食的记载。那时,贵族们就已懂得奏着音乐,围坐烹具旁,直接从中捞取食物了。西汉时烹调方法之一的“濯”和三国时的“五熟釜”以及辽代契丹人墓葬中用火锅涮肉的壁画,都有火锅的原型气。到了宋代,《拨霞供》的记载更为详细。
而清人袁枚在《随园食单》一书中已有了“冬月宴客,惯用火锅”之说,这便是“火锅”一词见诸文字。
重庆人吃火锅的文字记载则在清道光年间(1821-1851)。火锅作为一种美食,可谓香飘全国,但其称呼却各有不同。如东北称白肉火锅,北京叫涮羊肉,广东叫打边炉,上海则谓之菊花锅等。然而,惟有重庆火锅名声大,味道美,食者多,传播远,在东西南北中独树一帜,堪称火锅中的佼佼者。

重庆火锅独特风格形成于民国年间,火红于陪都时期。有诗赞重庆火锅曰:“围炉聚饮欢呼处,百味消融在釜中。”川籍作家李劼在1947年四川《风土什志》上发表的《漫谈中国人的衣、食、住、行.饮食篇》中说:“吃水牛毛肚的火锅,发源于重庆朝天门码头。一帮挑担零卖贩子将水牛内脏买得,洗净煮一煮,而后将肝子、肚子等切成小块,于担头置泥炉一具,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,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麻又辣的卤汁。、
那些卖劳力的朋友,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,各人认定一格,且烫且吃,吃若干块,算若干钱......直到民国二十三年,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馆将它高尚化了。从担头移到桌上,泥炉依然,只将分格铁盆,换成了赤铜小锅......”。到了抗战时期,重庆火锅迅速兴旺发达,火锅店越来越多,连一些咖啡馆、冷饮店、大餐厅也经营起火锅来!

1、信誉,商业信誉和社会关系。
2、城市,县城5万人口以上的地区。
3、资金,充足的开店和抵御风险的资金,总投资按照2000-2200元/㎡计算。
4、场地,可做餐饮的备选场地,单店面积不小于300㎡。
5、热情,要有创业的勇气、信心和不畏艰难的激情。
6、具有较强的处理人际关系和财务管理能力。
7、沟通,有良好的沟通品质。
8、愿意参加总部的培训。
9、服从,认可朝天门的经营管理理念,并有服从、接受特许经营体系要求的意愿和决心。
10、为人诚实,诚信为本,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及品德。
11、对投资加盟的风险与收益有正确的认识及充分的心理准备。
